桂林银行桂林分行近日成功为桂林某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笔生物多样性保护+ESG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以其结果导向的特点,通过利率奖励激发借款人改进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动力。本次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借款人罗汉果产业链延
5月11日消息,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内首个十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这是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 该示范项目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由广西电网公司投资建设,首套十兆瓦时钠离子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达到92%以上,安全性以及高低温充放电性能大幅提升,项目整体建
12月27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广西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据悉,近年来,该厅会同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分行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适宜金融支持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谋划,引入金融活水支撑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实施,打造广西
提出“十四五” “十五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8%,产业结构布局、绿色低碳产业、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目标。为加快推进全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通知布置了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强化节能降碳、打造降碳典型、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
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近日,广西首宗“蓝碳”(海洋碳汇)交易在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广西(中国-东盟)蓝碳交易服务平台挂牌成交,标志着广西落实国家蓝碳先行先试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滨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的、可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汇类型。此次交易在北部湾产权
为加强地区碳排放形势分析,科学研判地方全年及“十四五”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形势,2023年8月23—25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率队到广西开展调研。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所引起的碳排放效应,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区域土地低碳利用提供决策基础。运用Arc GIS软件对北部湾经济区1990、2000及2010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核算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转移矩阵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9日,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的首台风电机组完成吊装。此次吊装的风电机组单支叶片长111.5米、重42吨,轮毂中心距海面高度133.4米,相当于45层楼高,单台风机转动1圈发电约17.8千瓦时。
7月10日上午,2023年广西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在南宁启动,现场正式发布上线了“桂碳宝”小程序。“桂碳宝”小程序设置绿色办公、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新能源汽车充电等低碳场景积分模式,通过获取干部职工低碳场景行为相关数据,并转化为碳积分,为节能行为提供生态附加值,推动干部职工
广西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协会官方网站发布:协会宗旨是聚焦“双碳”战略目标,赋能产业绿色发展,建设开放型、平台型协会组织,坚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人才成长,促进绿色低碳智库作用的发挥
自2020年7月以来,中国东信旗下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联合征信”)依托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持续推进“区块链+企业征信”、“区块链+数据监管”等数据经济场景的创新应用